课程大纲 | 社会研究:经典与方法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渠敬东教授在本学期所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社会研究:经典与方法》的基本介绍与课程大纲。
《社会研究:经典与方法》是“思想与社会”项目课程之一。课程主体分为西方经典研究、中国经典研究和当代中国的经验研究三部分。这门课以研读为本,选取了一系列中外社会学领域中经验研究的著述经典与文献作为阅读书目,进而帮助同学们触及并理解社会学研究中经验问题和理论问题间一体两面的关系,同时期待同学们形成对个人境况与社会间关系的关切与深思。
Vol.962
课程大纲
社会研究:经典与方法
课程大纲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授课教师:渠敬东
学分:2
教师介绍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组织社会学,著有《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以涂尔干社会理论为视角》、《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合著)等。
课程简介
《社会研究:经典与方法》是一门以阅读中外社会学领域的经典研究与文献为主体的课程。阅读书目既包括马克思、涂尔干、韦伯、莫斯等欧洲理论家所作的经验研究,也触及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的纲领性作品;既涵盖燕京学派在民国时期对传统社会之变迁的考察,也涉及国内学者对那些深刻影响当代中国的制度、组织和结构所做的分析。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经典的经验研究作品的研读,帮助同学们认识并理解经验问题与理论问题之间一体两面的关系,体会从个案中呈现社会整体的各种路径和可能性,以期引导同学们在拓宽与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同时,达成对当下社会与个人处境更好的关注和反思。
教学方式
授课、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课程大纲
导 论
社会研究的经典案例与方法
第一讲、第二讲
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西方经典研究(1)
文本阅读: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
第三讲、第四讲
涂尔干的《自杀论》
西方经典研究(2)
文本阅读:
涂尔干,《自杀论》,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
参考文献: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
涂尔干,“人性的二重性及其社会条件”,载《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五讲、第六讲
韦伯的《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西方经典研究(3)
文本阅读:
韦伯,《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苏国勋等译,载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参考文献: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七讲
莫斯的《礼物》
西方经典研究(4)
文本阅读:
莫斯,《礼物》,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第八讲
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研究
西方经典研究(5)
文本阅读:
帕克,《城市》,杭苏红译,商务印书馆。
图为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书影
第九讲、第十讲
燕京学派:林耀华
中国经典研究(1)
文本阅读:
林耀华,《金翼》,三联书店。
参考文献:
潘光旦,“中国之家庭问题”,《潘光旦文集》第一卷。
第十一讲、第十二讲
燕京学派:费孝通
中国经典研究(2)
文本阅读:
费孝通,《江村经济》。
参考文献: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费孝通,“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基层行政的僵化”、“乡土工业的新形式”,《乡土重建》,《费孝通文集》第四卷,群言出版社。
图为林耀华《金翼》一书书影
第十三讲、第十四讲
项目制研究
当代中国的经验研究(1)
文本阅读:
折晓叶、陈婴婴,《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陈家建,《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第十五讲、第十六讲
组织与结构研究
当代中国的经验研究(2)
文本阅读:
刘世定,《嵌入性与关系合同》,中国社会学年鉴(1999-2002),2004年4月。
折晓叶,《县城治理模式的新变化》,《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参考文献:
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三联书店,2017年。
刘世定,《占有制度的三个维度及占有认定机制——以乡镇企业为例》。
渠敬东,《占有、经营与治理:乡镇企业的三重分析概念》。
周飞舟,《回归乡土与现实:乡镇企业研究路径的反思》,《社会》,2013年3期。
课程考核
期中作业:读书报告;
期末考核:开卷考试或课程论文。
姚远 编辑 / 梁时 校对
通识联播
精彩依旧继续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